市场地位与客户演进
SAP的架构演进与其市场领导地位和客户的现实需求紧密相连。本章将从宏观视角,审视其市场份额变化并剖析真实的客户升级案例。
全球ERP市场份额演变
架构与客户规模
每一代技术架构都吸引了特定类型的“奠基客户”,并影响着客户群体的增长与演变趋势。
SAP与企业架构的共生演进
SAP不仅是应用软件,更是企业IT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。它的演进与企业整体IT架构的转型相互驱动、共生发展。
核心架构演进
从数据库到编程范式,S/4HANA对底层技术进行了彻底的重塑,这是其所有上层功能创新的基石。
功能设计革命
技术架构的变革最终体现在业务流程的重塑上。以下示意图与详细对比,揭示了S/4HANA如何在核心业务领域实现设计思想的飞跃。
功能架构示意图:从“烟囱式”到“数字核心”
ECC 时代: 烟囱式架构
BSIS, BSAS, FAGLFLEXT, COSP, COSS...
数据分散在不同模块的表中,存在大量冗余,依赖耗时的批处理作业进行对账和计算。
S/4HANA 时代: 数字核心
通用日记账 (ACDOCA)
单一事实来源
实时集成,无需对账
动态计算,无需总计表
所有明细统一于一张“宽表”,数据天然一致,通过内存计算实时生成聚合视图。
S/4HANA 范式增强:从记录系统到智能系统
📊 嵌入式分析 (Embedded Analytics)
转变: 将分析能力直接嵌入到业务交易的Fiori应用中。用户在处理订单时,可以即时看到相关的KPI、图表和洞察,无需切换到独立的BI系统。
价值: 实现了从“事后报告”到“事中决策”的飞跃,数据驱动决策成为日常操作的一部分。
🔔 状况处理 (Situation Handling)
转变: 系统不再被动等待用户查询,而是主动识别业务中的“状况”(如合同即将到期、供应商延迟交货),并通过Fiori通知推送给相关用户,并提供建议的解决方案。
价值: 将ERP从被动的记录工具,转变为主动的业务助手,帮助用户聚焦于紧急和重要事项,防患于未然。
🚀 预测性MRP (pMRP)
转变: 在正式MRP运行前,提供强大的模拟能力。计划员可以模拟不同需求场景对未来产能的影响,提前识别潜在瓶颈并进行调整。
价值: 变被动的、反应式的计划为主动的、预测式的规划,提升了供应链的韧性和敏捷性。
🏛️ 中央财务 (Central Finance)
转变: 提供一种非颠覆性的部署模式,允许大型集团在不替换现有异构ERP系统的情况下,将全球财务数据实时复制到中央的S/4HANA系统中,形成统一的财务视图。
价值: 为拥有复杂IT架构的企业提供了一条通向S/4HANA财务转型的捷径,实现了快速的集团管控和报告合并。
竞争格局分析
SAP的变革并非在真空中发生。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架构演进,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SAP的战略选择。
SAP
技术架构: S/4HANA基于HANA内存数据库,采用简化的列式数据模型(ACDOCA)和“代码下推”编程范式。BTP平台则用于“并排”扩展,实现“净核心”。
云的态度与应用: 提供多种云部署选项(公有云、私有云RISE),策略核心是推动庞大的本地部署客户群向云端迁移,同时保持本地部署选项以满足特定客户需求。
AI能力与演进: 通过在S/4HANA中嵌入AI场景(如智能对账)和推出生成式AI助手Joule,将AI融入核心业务流程。未来方向是利用业务数据优势,提供更深度的预测性洞察和流程自动化。
未来业务设计: 强调“可组合式ERP”,以S/4HANA为稳定核心,通过BTP平台灵活集成SAP及第三方应用,实现业务能力的敏捷组合与重构。
Oracle
技术架构: Fusion Cloud ERP是彻底的云原生重写,基于其自有的Oracle数据库和云基础设施(OCI),采用标准化的多租户、微服务架构。
云的态度与应用: “云优先”甚至“唯云”战略。大力推动客户从传统的E-Business Suite(EBS)等产品转向全新的Fusion Cloud SaaS应用,弱化本地部署。
AI能力与演进: 将AI和机器学习深度集成在Fusion Cloud应用中,提供如智能预算、供应商推荐等原生功能。强调其AI能力的开箱即用和全栈优化(从芯片到应用)。
未来业务设计: 推动“无接触流程”(Touchless Operations),利用AI和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干预。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和季度更新,为客户提供持续的、无缝的创新。
Workday
技术架构: 纯云原生架构,以独特的“对象模型”而非传统关系表来组织数据,所有客户运行在同一版本代码上。专注于HCM(人力资本管理)和财务领域。
云的态度与应用: 纯粹的SaaS(软件即服务)提供商,没有本地部署版本。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了极致简洁、易用的用户体验。
AI能力与演进: 将ML/AI称为其架构的“DNA”,用于技能推荐、人才流动性预测、异常检测等。强调其AI应用的道德性和可解释性。
未来业务设计: 持续扩展其财务和人力资源的应用边界,通过开放的平台和API与外部系统集成。核心理念是构建一个以“员工”为中心的、智能化的工作体验平台。
Salesforce
技术架构: 以CRM为核心,构建在多租户的Force.com(现为Lightning Platform)平台上。通过收购(如MuleSoft, Tableau, Slack)不断扩展其平台能力,形成“客户30”生态。
云的态度与应用: 云计算的先驱和最坚定的倡导者。其整个商业模式都建立在SaaS和PaaS(平台即服务)之上。
AI能力与演进: AI能力集中体现在其Einstein AI平台中,为销售、服务、营销等各个环节提供预测评分、智能推荐等功能。近期大力投入生成式AI,推出Einstein GPT。
未来业务设计: 核心是“以客户为中心”,通过整合销售、服务、营销、电商等所有触点的数据,构建统一的客户视图。通过收购Slack,致力于打造以协作为核心的“数字总部”。
Infor
技术架构: 其CloudSuite产品基于多租户架构,并托管在AWS上。强调“行业专属”,为不同行业提供预置了最佳实践的云ERP解决方案。
云的态度与应用: 积极拥抱云,但与其他厂商不同,其策略是深度绑定AWS,利用AWS的全球基础设施和PaaS服务来构建其行业云解决方案。
AI能力与演进: 其AI平台Coleman旨在提供预测性洞察和流程自动化,并支持对话式交互。AI应用与其行业解决方案深度结合,例如在制造业中用于预测性维护。
未来业务设计: 坚持“行业深度优于功能广度”的理念。未来将继续深化其在制造、分销、零售等优势行业的解决方案,提供更贴近客户业务流程的开箱即用功能。
Microsoft
技术架构: Dynamics 365构建在Azure云平台和Dataverse(原Common Data Service)之上,将传统的ERP和CRM功能分解为一系列可独立部署的模块化应用。
云的态度与应用: 完全拥抱云,并利用其在Azure、Office 365和Power Platform(低代码平台)上的巨大优势,构建一个无缝集成的智能商业云。
AI能力与演进: 其AI能力体现在内置的AI Builder和与Azure AI服务的深度集成上。Copilot作为其生成式AI助手,被广泛嵌入到Dynamics 365的各个应用中,用于起草邮件、生成摘要等。
未来业务设计: 核心是“打破数据孤岛”,通过统一的Dataverse数据平台,实现ERP、CRM、Office工具和自定义应用之间的数据无缝流动,并借助Power Platform赋予业务人员低代码开发的能力。
设计哲学与未来展望
雷达图直观地总结了设计理念的转变。而“净核心”与“可组合式ERP”则指明了SAP的未来方向——一个更智能、更敏捷、可持续演进的未来。
设计理念转变可视化
💡 净核心 (Clean Core)
保持核心系统标准,通过SAP BTP进行“并排”扩展,确保核心稳定与外围敏捷的分离,实现可持续升级。
� 可组合式ERP
以S/4HANA为核心,通过API灵活“组装”各类云服务,像搭积木一样构建和重构业务能力,应对市场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