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关税政策旨在保护美国产业,但其在国内引发的连锁反应复杂且深远。从物价到就业,从企业利润到消费者信心,这场贸易战的成本正由美国经济的各个层面共同承担。
📈 国内产品价格变化
研究表明,新增关税的成本几乎完全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。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指出,2025年实施的系列关税导致美国消费品价格短期内平均上涨了**1.8%至2.0%**。这意味着每个美国家庭平均要承担约**$2,400至$3,800**的额外年化成本。价格上涨在特定品类上尤为显著:
- 服装和皮革制品:价格上涨超过**35%**。
- 家具、家电和电脑:6月份的月度价格涨幅在**1.3%至1.9%**之间。
- 汽车:价格上涨了**10%至13%**。
💰 关税收入与财政影响
关税确实为美国财政带来了显著收入。截至2025年6月,上半年征收的关税总额已超过**870亿美元**,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总和。仅6月份一个月,关税收入就接近**270亿美元**。政府声称这笔收入可以减少预算赤字,甚至有提案讨论将其以“退税”形式返还给部分民众。然而,批评者指出,这笔收入的代价是整体经济效率的损失和消费者福利的下降,且与庞大的联邦赤字相比仍是杯水车薪。
🏢 大型零售商的反应
大型零售商处于将关税成本传导给消费者的第一线,他们的反应尤为关键。沃尔玛和塔吉特等巨头普遍采取了多重策略来应对:
- **与供应商谈判:**要求供应商分担甚至完全吸收关税成本,但这导致了与供应商之间紧张的幕后博弈。
- **供应链多元化:**加速将采购从高关税地区转移出去,但这需要时间且成本高昂。
- **谨慎提价:**零售商们普遍表示,直接提价是“最后的手段”,因为担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失去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。
👥 普通民众的反应
美国民众对关税战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分化。民调显示,一方面,约三分之一的民众支持关税,认为这是保护美国就业和产业的必要措施。另一方面,更大部分的消费者对物价上涨感到焦虑,消费者信心指数在4月份一度跌至低点。许多受访者表示,他们已经开始减少非必要开支,并转向更廉价的商品,以应对生活成本的上升。
📉 宏观经济数据影响
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。虽然2025年第二季度GDP在进口大幅下降后出现技术性反弹,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“夸大了经济的潜在实力”。
- GDP:分析预测,关税将导致美国长期GDP水平下降**0.4%至0.6%**。
- 就业:虽然政府声称关税能带回制造业岗位,但经济模型显示,贸易战造成的整体经济放缓和企业成本上升,反而可能导致数万个工作岗位的净损失。
- 消费:**第二季度消费者支出年化增长率放缓至**1.4%**,远低于2024年的2.8%,显示出消费者在高物价和不确定性面前的犹豫。